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今日(8日)向行政长官李家超提交2025年《施政报告》建议书。 建议书以“融通内外、创新突围”为主题,提出逾100项具体建议,包括望香港尽快加入RCEP、将“还息不还本”安排再延长多一年。 厂商会倡国际化战略 强化香港全球角色 厂商会会长卢金荣强调深化国际交往合作的重要性,称香港八大中心定位有很强的国际化角色,政府应提升香港在不同领域的国际化优势,又指政府应鼓励更多国际组织来港落户,并可在北都规划用地予相关组织。 他表示,民间组织、商会在讲好香港故事时可发挥重要作用,政府可进一步提供实质支持,如设立表扬计划,亦建议政府全面审视驻外办事处的全球布局,尤其是加强在非洲、南美的支持。 破格发展北都 倡设食品科技生态圈 副会长黄家和表示,政府应以破格思维推进北都建设,尽快成立主导产业园营运与招商的旗舰公司,并考虑由港投公司注资,以及邀请具经验的中外园区开发商成为策略伙伴; 他又建议在北都设立“香港食品产业园”,打造集研发、检测与生产于一体的食品科技生态圈。 首阶段可聚焦银发食品、健康食品、清真食品、港式特色产品及未来食品等领域。 就支持中小企方面,副会长吴国安建议延长“还息不还本”措施一年、“中小企融资担保计划”下八成及九成担保产品的申请期,以及降低担保费和利率,以稳定中小企资金链; 探讨推出支持企业融资的应急措施,以舒缓商业地产估值下降的影响,敦促银行避免因融资抵押品减值而“一刀切”收紧融资额度。 他又表示,中美贸易战仍不明朗,建议政府重推百分百信用限额提升计划一年,以及放宽对企业付货前保险的申请条件并降低保费; 又建议“BUD 专项基金”及“中小企业市场推广基金”合并后,每家企业资助总额维持800万元,并保留甚至提升对本地市场推广的资助。 消费券救市有限 外劳非为减成本 至于部分政党提出可派发消费奖赏式的消费券,卢金荣表示厂商会对此持开放态度,认为有针对性的消费券可短暂刺激消费市场,但长远市民消费习惯改变,需加紧改善服务业以适应时代。 就输入外劳争议,黄家和表示输入外劳某程度上帮助解决缺乏人手情况,强调企业申请输入外劳并非为减轻营运成本,而是希望有足够人手为业界服务,又指餐饮业很多本地员工“炒散”,对企业发展没有稳定性。 就连锁企业结业后可能影响已申请来港的外劳,黄家和表示会密切和劳工处沟通,相信处方或会制定有关指引处理外劳事宜。 最近有不少连锁食肆结业,黄家和表示反映现实,称经济未复苏下市民消费力下降,期望除更多游客来港,香港市民也可多消费,而近来活动也让街上更多人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