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速递快报

当前位置: 主页 > 港台新闻

记录照顾九旬认知障碍父日常,Alice Yu以漫画

时间:2025-08-07 20:05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爸爸从不知道自己是我漫画的主角”,现年 48 岁的 Alice 既是照顾者,亦是一名业余漫画家,由她创作的《老豆日常》吸引了不少读者追看——一幅幅四格漫画,记录着她与父亲的日

“爸爸从不知道自己是我漫画的主角”,现年48岁的Alice既是照顾者,亦是一名业余漫画家,由她创作的《老豆日常》吸引了不少读者追看——一幅幅四格漫画,记录着她与父亲的日常点滴,亦道出她作为照顾者的心声。对她而言,漫画创作是抒发情绪的方式,也意外搭建了一个让照顾者互相交流的平台。在7月的尾声,Alice送别了患有认知障碍的九旬父亲。这一次,她没有画惯常的四格漫画,而是只画了一格:“自由了!”头戴标志性帽子的父亲,面带轻松笑容,迈步走向天边,潇洒地挥手告别。配文是乐团五月天《转眼》的歌词,作为对父亲的最后告别。

《老豆日常》作者、照顾者Alice与女儿一起创作漫画。

▲《老豆日常》作者、照顾者Alice与女儿一起创作漫画。

《老豆日常》系列的四格漫画目前已画到第10册。

▲《老豆日常》系列的四格漫画目前已画到第10册。

《老豆日常》以轻松幽默的口吻描绘照顾日常。画面中,爸爸戴着帽子,悠闲地坐在桌前,浑然不知背后有一道直直的目光锁定了他。女儿Alice正摸着下巴,严肃地思考世纪难题——“爸爸的尿片换了吗?”下一秒,Alice鼓起勇气,捂住口鼻,“冒死”嗅了一下爸爸的尿片,旁边的骷颅头亦显示了这场嗅觉冒险的杀伤力。为了彻底解决这个困扰,Alice想到好主意:在爸爸的尿片上写下日期!从此不用再以身犯险,直接看日期就一目了然。父女间“爱恨交织”的博弈,在《老豆日常》里时常上演。

“我本身就是个乐观的人,以前也经常看漫画,觉得很多情节都很好笑”,Alice说。也许是性格使然,她总能把照顾过程中的无奈转化为趣味。截至目前,该系列漫画已经来到第10册。

把孙仔矫齿牙托误当假牙

漫画的灵感主要来自她与父亲的生活点滴,除了父亲这个主角,其他家人有时也会“客串”。例如有一次,儿子说找不到矫齿牙托,Alice立刻化身“侦探”认真寻找线索。正当他们翻遍家中每个角落时,她突然灵光一闪,“会不会是爸爸拿走了?”不出所料,大哥后来从父亲外套的口袋里找到了牙托,原来父亲误当成自己的假牙带走了。这些好笑又带点无奈的日常片段,都成为她漫画中生动的题材。

Alice自小热爱画画,新冠疫情期间工作减少,她萌生创作《老豆日常》的念头,并将漫画上载到慈善机构“大银”的照顾者信息交流平台,意外吸引了不少同路人成为读者。她说,读者的支持不仅给了她创作的动力,也让她逐渐意识到,许多照顾者与她有相同经历。

她表示,大多读者与她素昧平生,却很热心,得知其父亲近半年频繁进出医院时,会主动私讯她,提供可以申请的服务信息或给予安慰。留言区更成了一个互助社群,读者们彼此交流服务的信息和实用技巧,包括如何预约复康巴士及申请社区照顾券等,她说,“因为是真实用家,完全知道漏洞在哪里,怎样可以快点搞定。”

Alice的女儿有时候也参与构思与绘制《老豆日常》。

▲Alice的女儿有时候也参与构思与绘制《老豆日常》。

Alice女儿绘画其中一集《老豆日常》,记录了哥哥与外公玩认知训练游戏时,没有大人在场监督,外公乱填数学题,结果被哥哥“告状”的趣事。

▲Alice女儿绘画其中一集《老豆日常》,记录了哥哥与外公玩认知训练游戏时,没有大人在场监督,外公乱填数学题,结果被哥哥“告状”的趣事。

社工与同路人成为忠实读者

就连社工也成了她的忠实读者,偶尔碰面时,Alice还没开口,对方就已经知悉其父亲的近况,亦有不认识的社工主动联系她,提供服务信息。Alice鼓励其他照顾者勇敢分享自己的故事,“会有很多人支持你,你会发现自己不是孤单一人。”

虽然《老豆日常》的内容轻松有趣,但Alice坦言照顾父亲的日子并非总是如此。回想过去,父女之间的角色在岁月中悄然对调。在Alice的另一则漫画中,年轻的父亲抱着襁褓中的她,看她喝奶喝到一半就呼呼大睡,不禁满头黑线。画面一转,轮到年老的父亲在椅子上打瞌睡,她捧着饭碗,无奈至极。

“小时候是爸爸管我,现在长大了,变成我管爸爸。”Alice说,父亲年轻时要开铺做生意,忙得没时间管她。如今,轮到她管着父亲做训练、吃饭等,也因为照顾父亲,她渐渐多讲潮州话,“有时想,可不可以跟他讲潮州话?可能他会听进去。”

她形容,照顾长者有时就像照顾小孩,与你争辩时要学会转移视线。漫画也记录了一场“斗智”:爸爸曾疑惑地找袜子,Alice如实解释袜子被弄湿了,没想到爸爸突然激动否认,还坚称自己有穿袜子。在僵持之下,Alice灵机一动,说袜子拿去洗了,爸爸才“收货”。

Alice创作过程追求快,整个过程只需约15分钟。

▲Alice创作过程追求快,构思好内容和对白后迅速绘制底稿,再用麦克笔勾勒线条及擦掉铅笔痕迹,整个过程只需约15分钟。

兄妹走位照顾互扶持

5、6年前起,Alice和外佣早上在家中照顾父亲,晚上则送父亲到已退休的大哥家中,由大哥承担洗澡、处理大小便等体力活,二哥因兼职工作较弹性,主要负责带父亲覆诊。

她感叹,一人照顾会吃不消,尤其是近半年开始,父亲出现排便问题,需要频繁清理;离世前一个月,更因吞咽困难经常“落错格”,导致反覆发烧。幸好一家人之间的沟通与支援从未间断,每当有人临时有事,另一个就会立即补位。

今年2月,父亲入住护养院。Alice回忆,那时父亲已难以进食及说话,“眼睛都睁不开,知道他状况越来越差,但没想过这么快。”父亲最终于上月离世,享年94岁。处理后事时,哥哥们体贴她情绪沉重,主动接手安排,毋须她操心。

问到未来,她说会考虑继续创作,记录父亲离世后的一连串安排,例如火化、骨灰安置等,“其实一个人离世,你有很多事情要做的。”对于不少读者鼓励她出书,Alice坦言曾考虑出电子书,惟不熟悉操作流程。除了记录自身经历,她也会阅读有关照顾技巧的书籍。她说,这或许会成为日后漫画的新方向,希望继续为读者提供实用信息。

Alice的儿子与外公一起玩积木游戏。

▲Alice的儿子与外公一起玩积木游戏。 受访者提供

Alice的女儿向外公示范如何画曲线。

▲Alice的女儿向外公示范如何画曲线。 受访者提供

倡建信息平台 让照顾者互相分享经验

在香港,照顾长者不仅是体力与精神的双重挑战,更是一场信息战。照顾者Alice指出,现行的支援信息零散,申请手续繁琐,时常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处理。

她举例指,为九旬父亲申请复康巴士,需提交医生签署的伤残证明,“老老实实,90几岁都要有伤残证明,要不要这么麻烦?”她续指,日间中心的开放时间,难以配合全职工作的照顾者,而护理级的暂托服务数量亦不足。

她建议社会能加强宣传和教育,例如开办类似育婴班的照顾者课程或讲座,内容涵盖衣食住行及长者常见状况,让照顾者提早掌握相关知识,“早些知道如何找支援,会好很多。”她分享,父亲出现吞咽困难时,她从护养院学会用针筒喂食。

Alice的一双儿女陪同坐轮椅的外公上街。

▲Alice的一双儿女陪同坐轮椅的外公上街。 受访者提供

申请服务手续繁琐

此外,她提倡建立更多信息平台,让照顾者互相分享经验与资源。她说,曾在网上分享使用追踪器等科技,协助寻找长者的位置,获得不少回响,“有时我讲出来,其他人才知道有这些东西。”

她亦强调,照顾者要学会缓解精神压力,有时候走出家门、享受下午茶等,反而能纾缓部分压力。她提醒,照顾者应预早为家中的长者申请院舍,为未来的不确定性作好准备,“多一个选择,你怎么知道10年后自己是否还能照顾家人?”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