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为人们带来雨水和汗水,亦为年轻科学家朱毅豪带来启示。童年时居于顶楼单位,晚间热力释放,让他彻夜难眠,亦让他萌生改良隔热设施的科研梦。大学毕业后他从事相关研发,并从存活于极地高温的沙漠银蚁获得启发,奠定“无电制冷”技术,近年再突破生产物料成本昂贵的瓶颈,令隔热涂层物料“落地”投产,更推广至中东国家。全情投入,让他在科研与生产中取得平衡,该涂层可让楼宇大幅降温及节省电费,在极端酷热天气横行的当下大派用场,对儿时的小念头实践为科研项目,他盼能为世界带来点点清凉。 ▲青年科学家朱毅豪指,科研路上全程投入,可令生活每个场景成为实验室。 现年30岁的朱毅豪,来自广州,现时是一间香港初创公司的联合创办人及行政总裁。谈到昔日与酷热共存的经历,他甚为雀跃。童年的他,与家人住在广州一幢8层高、没有升降机的旧楼,每日上学和放学,两婆孙均须行8层楼梯,“回到家后大家都汗流浃背。”炎炎夏日,屋内热得像火炉,“即使开动冷气机及调至最低温,仍不凉快。”每年暑假,他尽量“宅”在家,避免接受步行8层楼回家的“酷刑”。 当时外婆常常跟他说,“风吹不动心自静,烈日当空心自凉。”“心静自然凉”的道理显浅,但对7岁小学生无疑修为太高,禅意太远。到了晚上,顶楼的家仍是热力澎湃,皆因天台及外墙的石屎会将日间吸收的热力释放,他说,“那种酷热不止把人折磨得无法入眠,更令人感到被困住。”突破酷热困境,成了他的童年梦想,升读大学时,他特意选修与环境设施相关的课程,尝试实践儿时梦。 ▲童年时和外婆与热力共存的经历,让朱毅豪萌生改良隔热设施的科研梦。 受访者提供 沙漠银蚁启发 获重大突破 2016年,他于华南理工大学毕业,其后先后于香港科技大学及城市大学修读硕士及博士课程,并随专门研发“辐射制冷技术”的曹之胤教授学习。他指,无电制冷技术的关键,在于当时认识到沙漠银蚁的故事。沙漠银蚁能在摄氏70度高温的北非撒哈拉沙漠存活,当时他与城大团队拆解银蚁于高温生存的原因,发现其身上毛发具备独特的“散热”结构,能够反射大部分阳光,同时将热能以中红外辐射的方式散发到太空。 他发现沙漠银蚁的“散热”结构,正与他们研发的辐射制冷涂层物料理念近似,从中获得启发,令研发出现重大突破。不过,其后团队又遇到用上昂贵金属物料,令成本大增的问题,“只是10厘米乘10厘米面积的物料,费用近10万元。”往后6年,他及团队找到成本较低的物料,令成品价格降至与普通漆油相若,得以大量投产。 2021年,该“无电制冷”技术获得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评审团嘉许金奖。翌年,他从博士班毕业,并成立初创公司,全力推广无电制冷技术及生产相关产品。 赴迪拜等地推广赚第一桶金 香港天气潮湿炎热,冷气机的耗电量占全港耗电的30%,若能为建筑物降温,可望减少用电,长远为城市降温及节能。近年,全球备受热浪侵袭,降温减热成为头号大事,他亦到菲律宾及迪拜等地推广,赚到“第一桶金”。 ▲朱毅豪曾到中东国家进行推广。 受访者提供 2023年初,他获邀到迪拜参加地产科技相关比赛,比赛日正是2023年的农历大年初一,当时香港尚未对外“通关”,他及团队须到广州乘飞机前去,“大伙儿外访,并于参赛中度过农历年,经验难忘。”其后团队赢得比赛,并取得为迪拜购物中心天台髹上无电制冷涂层物料的工作。此外,香港作为全运会赛事场地的红磡体育馆,其天台亦髹上相关涂层,协助降温。 由科学家到生意人,角色截然不同,惟经多年摸索,他发现两者亦有共通点,就是讲究全情投入。他指,科研须长时间专注投入,日以继夜在实验室屡败屡试,甚至经历无数次推倒再来的纠结;将科研产业化,除要单打独斗改良技术,还要配合用家需要、计算生产成本,销售推广等,讲求团队合作,是不一样的体验。 他忆述,早年就读博士班时,曾研发可贴于窗户降温的降温贴,并于与同学合租的单位测试。他们于早上最炎热时,在其座向东北的房间贴上降温贴,发现效果不俗,惟其后推广却遭当头棒喝。他忆述,当时生产商指透光不足难作推广,对方更直斥“落地”投产要兼顾用家需求,绝不是于象牙塔闭门做实验,该次碰钉经历令他深刻反省。 2022年博士毕业时,他与同学选择到美国旅行,怀抱感受不同体验的初心,更即兴在费城郊区的公园进行户外测试,“只要你够热爱、够投入,生活每个场景都可以成为实验室,成就一段独特旅程。” 人生由不同里程组成,由7年前来港进修,继而进行研发,他领悟面对困难勿轻言放弃,尝试创造及改变,终有机会克服。今年是其初创公司成立3周年,现时他们把技术融入衣物、地砖及汽车漆油中,并续向澳洲等国家推广,又定下3年后“上市”目标。今年3月,他参加半马赛事,与同事及其他跑手完成赛事。他相信当炎热高温已成常态,与热共存将是全人类的事。 盼助基层悭电费 用于子女学习 自身抗热经历提醒他,毋忘科技以人为本,近年他协助香港、内地及马来西亚的基层居民降温,希望他们将省下的电费,用于日常所需或子女学习上。回首这些年的经历,他感谢“热的启示”,让儿时的小念头成为科研项目,盼为世界带来点点清凉。 感谢母亲支持追梦 恩师扶一把成就突破 能够心无旁骛实现科研梦,朱毅豪说要感谢生命中两个重要人物,包括抚养他成人的朱妈妈,及他的启蒙导师——城市大学能源及环境学院副院长曹之胤,前者让他无忧地追逐理想,后者屡次于困境中拉他一把,助他渡过难关。 朱毅豪说,父亲于他约7岁时病故,由母亲独力工作养家,他平日由外婆照顾。他说,昔日外婆接他放学回家,一起由地下步行到8楼寓所的情景历历在目,特别是二人汗流浃背的画面深印脑海,启发他立志改善家居。对朱妈妈,他感激对方努力工作,让他度过快乐童年及顺利完成学业。 大学毕业时,作为独子的他曾犹豫于升学追梦,还是找一份稳定工作。他曾向母亲讨教,最记得对方二话不说着他来港全力追梦,更称“你没有收入不要紧,我支援你。”他指,几句简单说话成了他追梦的最强后盾。现时每到农历新年或节日,他都会到广州探望妈妈及80多岁的外婆,吃顿家常饭,乐聚天伦。 至于曹之胤教授,他感谢对方在研发及将技术“落地”上给予启发与支持。上月中,他与曹教授到英国剑桥大学分享创业故事,期间二人共游康河,“看着河面古建筑的倒影,时间彷彿静止。”回想来港修读硕士及博士课程随曹教授学习,7年来经历制冷技术由草创到成熟,再“落地”生产,对方一直扶持。 他忆述,就读博士课程第一年,参加不少学校活动,致研究滞后,“当时一篇论文都没写出来,如果在其他研究小组,早就被质疑或放弃。”当时曹教授未有责备,反而分享自身管理时间的心得,又点出他论文的盲点。翌年,他实时调整节奏,追回进度,第3年时不但完成博士论文的研究内容,还在科学期刊发表3篇论文。他感谢在困难时愿意扶自己一把的人,让他认清路向,重新出发。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