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台北市长柯文哲涉及京华城案,遭求刑28年半。柯文哲在脸书贴文表示,为什么期待司法还原真相这么难?他指出,维持审判独立,不向上级低头,才不至于让台湾的司法,像柯文哲手上的那只水瓶瓶盖,不堪一击,一敲就碎。 ▲台北地院审理京华城案,民众党前主席柯文哲7日出庭,爆粗口飙骂检察官。中时资料照 柯文哲8日脸书有一篇贴文表示,从去年9月到现在,长达11个月的时间,他遭到羁押禁见,昨日他在法庭上高分贝控诉检方不断编造证据,起诉的补充理由竟已经来到第20次,昨日在休庭期间翻阅检方提供给北院的最新“补充理由”,看著检方把他每一句与下属间正常的对话,穿凿附会的导引成他是知情且预谋,连多位证人已经出庭作证,且釐清证词确实遭检方曲解,检方还是要继续将错就错。 柯文哲接着表示,为什么期待司法还原真相这么难?这到底是什么世界?他再也忍不住,在众人面前发出痛苦不平的怒吼与悲鸣。11个月的羁押禁见 ,我们能不能试着想想,那是什么概念? 柯文哲指出,小小的监所舍房,位在最炎热的顶楼,溽暑里闷热不堪,高达35度以上的高温,连基本的对流都没有,连监所管理人员都忍不住要帮忙请求采购大型电扇加强空气流动,以维人权。“禁见”不只是关押,还要断了他和外界所有联系,不能有亲友探视、限制通信自由,用完全的孤立、以身体与精神上的最大煎熬,最大力道的刑求,压迫他认罪。 柯文哲接着指出,他昨日在法庭上暴怒超过10分钟,审判长江俊彦才重回法庭,他花了许多时间解释北院持续羁押柯文哲的理由,审判长的谕知看似无奈,但法院裁定羁押与否,应本于事实证据以及相关法律条文,以比例原则做裁量,若动辄以“上级审可能发回、检方可能抗告”为由,等于屈从检方无限滥权抗告、或顺从“高院”上级压力。“检审一体”、“起诉即定罪”,才是真正迫害早已脆弱不堪的台湾司法的共犯。 柯文哲更表示,羁押制度目的是在“保全审判程序”进行,而不是在判决确定前,预先惩罚被告,更不该是方便检察官用来搜集证据的工具手段。“无罪推定”是宪法原则,宪法第80条:法官须超出党派以外,依据法律独立审判,不受任何干涉。维持审判独立,不向上级低头,坚持维护证据与法律间的衡平,不惧畏任何压力所迫,方能维护法治尊严,拯救脆弱司法。才不至于让台湾的司法,像柯文哲手上的那只水瓶瓶盖,不堪一击,一敲就碎。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