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特区政府积极“抢人才”,惟全国政协副主席、前特首梁振英批绝大多数人才家庭没有落户香港,而是拿了身分证后全家返回内地。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今日(8日)在社文媒体发表题为《以数据说话 招揽人才效益显著》的帖文,引述数据指截至上月底,各项人才入境计划共收到约51万宗申请,其中约34万宗获批,超过22万名人才已经抵港。以高才通为例,从2023年初到今年6月底,已经有超过10万名受养人抵港,扭转本地劳动人口疫情期间的跌势。 孙玉菡指,“抢人才”的具体效益,除能填补人口、提供劳动力,亦能作出经济贡献,更指出“抢人才”措施推出后,外来人才陆续抵港,部分更携同家眷来港落户。 孙玉菡又指,去年中的香港人口相比2022年中,增加了2.4%,而过去一年持续有人才移入香港,抵销人口自然减少的影响,让整体人口得以保持稳定。 孙玉菡续谓,新来港人才大多处于工作年龄,正值“打拼黄金期”,有助补充本地劳动力。以30至44岁的年龄层为例,去年的劳动人口较2022年累计上升1.7%,远比整体劳动人口同期0.3%的增长率快。他提到,大多数的入境计划都要求人才到港前要在本地获聘,政府欣悉大部分到港人才已在香港成功就业,主要投身金融、创新及信息科技和商贸等行业。 住宅物业空置率幸保不失 孙玉菡亦有解释住宅物业空置率大致不变的原因,指去年本港20至34岁年龄层人口约115万,较10年前下降约24万,导致住宅物业需求减少,幸有“抢人才”措施带来新客源,空置率才大致平稳,形容是“幸保不失”。 另外,孙玉菡强调,政府一直密切关注各项人才入境计划的续签申请,掌握其就业动向和发展状况,人才办一直致力与抵港人才保持联系。他透露高才通计划下发出的首批签证去年12月底起陆续到期,至今续签情况相当理想,局方将在未来两周内公布相关统计数字。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