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速递快报

当前位置: 主页 > 体育赛事

毛利近九成的减肥神药踏上资本旅途,银诺医药

时间:2025-08-15 19:29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星岛》 见习记者 黄冬艳 深圳报道 经历三年资本寒冬的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终于在2025年迎来“盛夏”。 继维立志博(9887.HK)、中慧生物(02627.HK)先后在港股获得超3000倍、超4000倍

《星岛》见习记者 黄冬艳 深圳报道

经历三年资本寒冬的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终于在2025年迎来“盛夏”。

继维立志博(9887.HK)、中慧生物(02627.HK)先后在港股获得超3000倍、超4000倍认购后,8月15日,银诺医药(02591.HK)也带着“超购王”第二的热度成功登陆港股市场。

本次银诺医药全球发售共计3656万股H股,发售价为每股18.68港元,其中香港公开发售获得5341.66倍的超额认购,刷新内地生物医药企业认购记录,最终募资款项净额约为6.35亿港元。

上市前夕,银诺医药暗盘已暴涨超270%,股价最高71.45港元/股,总市值超310亿港元。8月15日,其以72港元/股价格开盘,涨幅冲至280%以上。

截止当日收盘,银诺医药股价回落至57.25港元/股,涨幅206.48%,总市值261.53亿元。

▲银诺医药上市首日股价表现,来源:雪球网

由银诺医药自主研发的国产超长效人源GLP-1药物依苏帕格鲁肽α今年1月份刚刚在国内获批上市,因有望与近两年大热的“减肥神药”司美格鲁肽一较高下,被行业寄予厚望。

但资本市场光环之外,银诺医药可谓前有强敌后有追兵。一方面,是短短几年便超越“K药”登顶全球药王的司美格鲁肽,以及正奋起追赶的替尔泊肽,两者已占据市场至少八成份额;另一方面,是同在今年获批上市的信达生物玛仕度肽和已达临床Ⅲ期的先为达、石药、恒瑞等诸多对手。

即便是港交所上市的喧闹,也盖不住千亿减肥药市场激烈的厮杀声。

九成募资用于核心产品

此前,银诺医药已完成四轮共15.14亿元(无明确币种,元均为人民币)融资,投资机构包括KIP、同创伟业、中金资本等,估值亦提高至46.5亿元。本次上市引入的基石投资者则有5家,包括骏昇环球、迈富时,以及港股“AI制药第一股”晶泰控股旗下的Ginkgo Fund和两位个人投资者邓海峰、黎慧凤,合计认购约420.1万股,约占已发行股本总额的0.92%。另外国泰君安也获得分配246万股,约占总发行股本的0.54%。

▲银诺医药基石投资者,来源:企业公告

上市后,银诺医药将由创始人、董事长王庆华持有33.19%的股权并继续控股。

2014年刚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卸任归国的王庆华,牵手当时由云南国资控股的昆药集团成立银诺医药。昆药集团出资0.83亿元持股51%,王庆华主要以转让知识产权的形式出资持有49%股权。2020年,昆药集团将股权转让,随后银诺医药由王庆华带领继续独立发展。

在招股书中,银诺医药多次强调其为“亚洲第一家”及“全球第三家”商业化原研人源长效胰高血糖素样肽-1 (GLP-1)受体激动剂的公司。公司核心产品是一款人源超长效GLP-1药物依苏帕格鲁肽α,另外还有5款处于临床前阶段的候选药物。

依苏帕格鲁肽α今年1月刚由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用于治疗Ⅱ型糖尿病,半衰期长达204小时,是目前全球已上市GLP-1药物中半衰期最长的产品,核心优势在于人源安全性更高、起效快、疗效强且持久。

目前,依苏帕格鲁肽α还在开发用于治疗肥胖和超重及代谢功能障碍相关性脂肪肝炎,其中肥胖及超重的IIb/III期临床试验已在今年3月份开始,预计2026年第四季度可完成。这意味着,银诺医药仍需投入大量研发资金扩大核心产品的适应症。

而按银诺医药在招股书中披露的募资计划,约6.35亿港元的上市募资净额中,将有90%用于依苏帕格鲁肽α正在进行的相关临床试验及商业化上市,仅一成用于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可以参考的数据是,2023年度、2024年度及2025年1-5月,银诺医药研发开支分别约为4.92亿元、1.03亿元、0.77亿元,其中用于依苏帕格鲁肽α的研发投入分别有3.76亿元、0.98亿元、0.76亿元,占比达76%、96%和99%。

▲银诺医药管线情况。来源:企业招股书

商业化毛利率近90%

依苏帕格鲁肽α是银诺医药首个商业化产品,因此在其2025年1月份获批上市,并在2月份开始商业化后,成立已10年的银诺医药才有营收。零收入的2023年度、2024年度,公司分别亏损约7.33亿元、1.75亿元。

2025年1-5月,银诺医药营业收入约为3814.4万元,毛利率达89.3%,但因产品商业化刚刚开始,各项销售及分销开支迅速增加,同期利润仍亏损9787.5万元。

▲银诺医药财务情况,来源:企业招股书

星岛记者了解到,依苏帕格鲁肽α获批的次月便高调宣布商业化,除了线下医院、零售药店,线上电商平台及互联网医院等渠道亦同步开售,不足4个月便营收近4000万元。

数据显示,银诺医药2024年下半年才开始有约238.6万元的销售及分销开支,但其商业化准备,其实早在2022年已开始。彼时,依苏帕格鲁肽α仍在进行IIb/III 期临床试验,王庆华便着手组建核心商业化团队,随后拉来曾在礼来、阿斯利康、华领医药负责相关糖尿病药物销售及商业化的徐文洁加入,负责银诺医药的整体产品商业化及业务拓展。

从市场需求及规模来看,糖尿病、超重、肥胖等相关代谢性疾病患者群体近年来呈快速增长的态势,仅中国就有数亿患者,相关药物市场规模迅速攀升。以肥胖及超重市场为例,2024年全球相关药物市场规模为169亿美元,预计2028年、2034年将分别达到369亿美元、577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5亿元快速增长至42亿元,预计还将继续增长至2028年的122亿元、798亿元。

糖尿病药物市场方面,2024年全球规模993亿美元,预计2034年将可达到1394亿美元。中国市场去年的市场规模已达714亿元,2028年或将增至979亿元。但目前国内糖尿病药物市场份额中,胰岛素及类似物、双胍类等其他类型药物比例更高,GLP-1类药物市场仍处于新兴阶段,渗透率低。

因此继续开发肥胖、超重等更多适应症药物外,银诺医药也在同步推进全球市场的扩张和战略合作,目前已在澳门、东南亚、拉丁美洲等地区提交相关上市申请。

在招股书中,银诺医药还算了一笔账。截至2025年5月底,其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5.57亿元,算上相关金融资产、未动用的银行融资及上市所得募资,预计营运资金足以应对未来至少12个月的成本。银诺医药表示,将继续密切监控经营现金流量,预计在上市后不早于6个月筹集下一轮融资。

GLP-1药物市场份额已被占八成以上

相较其他传统药物,GLP-1类药物拥有更快更强的效果,逐渐成为降糖减重药物的主流。也正因如此,诺和诺德的GLP-1药物司美格鲁肽得以迅速抢占全球市场。尤其减重版上市后,2024年司美格鲁肽便获得292.96亿美元的销售成绩,几乎追平全球药王“K药”,随即在今年上半年凭借166.83亿美元成功登顶“全球药王”。

银诺医药的依苏帕格鲁肽α与司美格鲁肽同为人源长效GLP-1药物,且半衰期较后者更长,因此成为国产同类药物中,颇有希望与之抗衡的一款。目前该两款药物均为每周一次的注射版,但司美格鲁肽的适应症既有降糖亦有减重,且已有更为便捷的口服版药物向美国FDA递交申请。今年6月,诺和诺德旗下另一款双靶点的减重新药CagriSema今年6月份也刚刚披露了Ⅲ期临床试验关键数据。

而失去先发优势的银诺医药,则在加紧推进依苏帕格鲁肽α减重适应症的研发和上市,以及将给药周期延长至每两周注射一次的临床试验。

谁都希望成为下一个“司美格鲁肽”,但千亿市场蛋糕诱惑足够大,抢食者也足够多。在招股书中,银诺医药亦坦言,依苏帕格鲁肽α处于高度竞争的市场,面临来自跨国药企及国内制药公司的激烈竞争,已有多个FDA(美国药监局)及中国NMPA(中国国家药监局)批准的药物及处于后期临床阶段的候选药物。

且不论仿制药,已上市原研药物中,礼来替尔泊肽已占领一定市场份额,信达生物玛仕度肽今年也刚获批国内上市,另外先为达生物、石药、恒瑞、博瑞生物等企业手中亦均握有已至临床III期或BLA申请的原研药物,MNC安进甚至还有一款给药周期达到每月一次的人源长效GLP-1药物。

《星岛》记者了解到,目前全球共有11款GLP-1药物获批上市用于治疗Ⅱ型糖尿病,其中4款为人源长效药物,其中度拉糖肽、司美格鲁肽及替尔泊肽三款药物已占据全球GLP-1药物市场份额的83%。另外全球已获批上市用于肥胖及超重的GLP-1药物则有9款,其中2款为人源长效药物,司美格鲁肽及替尔泊肽分别占据57.5%、33.6%的市场份额,共计已超九成。

聚焦中国市场,仅临床阶段的GLP-1类药物就多达数十款,用于治疗糖尿病的有52款处于临床开发阶段,其中4款已提交了NDA/BLA,9款正在进行III期临床试验;用于超重和肥胖的有53款处于临床阶段,其中21种为人源长效药物。

值得注意的是,招股书显示,依苏帕格鲁肽α在中国的核心专利将于2026年到期。换言之,除了原研竞争对手,银诺医药很快也将面临蜂拥而至的各类仿制药围剿。

▲国内已上市糖尿病GLP-1药物名单,来源:银诺医药招股书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