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速递快报

当前位置: 主页 > 财经资讯

上半年国内半导体设备投资增长超50%,正重塑全

时间:2025-08-11 16:02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星岛》记者 周昊 实习记者 李誉 深圳报道 8月11日,研究机构CINNO Research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半导体产业(含台湾)总投资额为4550亿元,同比下滑9.8%,与去年

《星岛》记者 周昊 实习记者 李誉 深圳报道

8月11日,研究机构CINNO Research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半导体产业(含台湾)总投资额为4550亿元,同比下滑9.8%,与去年41.6%的下滑幅度相比,已有明显收敛向好之势。值得注意的是,半导体设备投资逆势增长53.4%,成为唯一实现正增长的领域,凸显了中国在供应链自主可控方面的战略决心。

2025年上半年,中国半导体行业投资呈结构性特征。根据CINNO Research最新统计数据,晶圆制造领域投资规模达2340亿元,占总投资的51.4%,但较去年同期回落5.1%,成熟制程投资趋于饱和。半导体材料领域获得593亿元投资,占比13.0%,整体下滑8.1%。受消费电子需求疲软和国际供应链重组的影响,芯片设计领域投资853亿元(占比18.7%)和封装测试领域417亿元(占比9.2%),同比分别下滑23.7%和28.1%。

CINNO Research认为,虽然全球半导体市场周期性调整与国际技术管制形成双重压力,但中国半导体产业正通过投资结构的战略性优化,在设备自主化、材料创新等关键领域积蓄突破动能,为下一阶段的产业升级奠定基础。

2025年1—6月中国半导体产业投资项目分布情况

▲图示: 2025年1—6月中国半导体产业投资项目分布情况,来源: CINNO • IC Research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半导体设备投资的逆势增长,本质上是一场被外部压力倒逼的自主创新突围战。美国的技术封锁如同一把双刃剑,在限制中国获取先进设备的同时,也彻底激活了本土半导体设备的创新动能。

在政策层面,大基金和地方专项基金的灌溉为设备研发提供了动力;市场需求端,国内晶圆厂扩建潮与国产化替代政策形成了稳定的订单保障;技术突破上,包括中微半导体、北方华创在内的企业在刻蚀、薄膜沉积等关键设备领域已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在“封锁-倒逼-突破”的推动下,全球半导体设备格局正被重塑,中国由被动转为重要创新参与者,正通过持续研发和产业协同,突破光刻机等核心设备的瓶颈。

从地域分布来看,中国21个省市(含直辖市)半导体投资高度集中于前五大区域。江苏以20.7%占比位居首位,成为半导体投资核心区;上海以18.8%紧随其后。浙江(14.4%)、北京(12.5%)和湖北(12.5%)分列三至五位,五地合计占比达78.9%。

CINNO Research认为,这种高度集中的投资格局主要源于三方面因素:

其一,长三角地区凭借深厚的产业积淀,如晶圆制造和封装测试领域的完整产业链;

其二,政策资源倾斜,以上海、北京为代表的城市通过专项基金和人才政策形成制度优势;

其三,区域协同效应凸显,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半导体产业生态圈已显现规模效应。

值得注意的是,湖北省凭借存储芯片产业的突破性发展,跻身投资前五,展现出新兴产业集群的崛起态势。

在材料领域投资,2025年上半年,中国半导体材料领域投资呈现技术升级趋势。

CINNO Research数据显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SiC/GaN)以162亿元、27.3%占比居首,成为产业突破重点;电子特气以114亿元、19.3%占比位列第二,显示关键耗材环节不断突破。两大领域合计占比近五成,半导体材料产业正由传统硅基向高端特色材料战略转型。

从全球产业格局来看,2025年半导体行业正经历着深刻的周期性调整与结构性变革。

尽管AI、5G和物联网等新兴技术持续释放长期增长潜力,但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与地缘政治冲突的双重影响,使得行业投资呈现明显的分化态势。

作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消费市场,中国产业发展的独特路径正在重塑全球供应链生态——美国的出口管制虽然在短期内制约了技术获取,却意外激活了中国在设备与材料领域的创新动能,推动本土企业加速突破28nm以下制程设备、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等关键技术瓶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