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徕仕发布《2025年香港退休调查》揭示,在高成本的经济环境下,逾半数受访的香港人认为需要累积超过500万港元的现金资产,方可安心享受退休生活。 与此同时,“微退休”、“退休后再就业”等新趋势正在兴起,部分受访者表示,若现金资产超过200万港元,将考虑在50岁后展开为期逾一年的“微退休”,即在职业生涯中进行短期且有计划的休假,用于追求工作与生活的弹性平衡、纾缓压力,以及实现个人兴趣。 逾半人料安心退休需500万港元 “微退休”是指在职业生涯中进行短期且有计划的休假,通常是几个月至一年,以专注于个人福祉或追求其他兴趣; 而退休后再就业则指市民在退休后重新投入工作。 普徕仕环球投资方案策略师兼基金经理沈文婷指出,港人正在重新定义退休概念,“微退休”以及“退休后再就业”等灵活模式兴起,意味着相关的投资策略也需要与时俱进。 调查显示,在选择灵活退休模式的受访者中,高达79%受访者倾向于“退休后再就业”,且他们认为保持身心活跃是比维持收入来源更重要的原因,大部分支持者愿意接受较低薪酬,40%的受访者更计划在退休后6个月内重返职场。 不同界别属意退休模式结果: 退休投资需考虑“长寿风险” 沈文婷强调,规划退休投资时必须兼顾市场风险、通胀风险及长寿风险。 她解释,香港作为全球最长寿的地区之一,储蓄能否支撑长达数十年的退休生活至关重要,而且投资者的情绪与行为偏误往往会加剧额外的投资损失。 六成50岁以上市民按需退休 调查进一步发现,有58%的50岁以上人士青睐新兴的灵活退休模式,远高于50岁以下组合的40%。 值得注意的是,高达60%的50岁以上受访者,倾向按个人规划而非固定年龄退休。 然而,即使在临近退休的50岁以上这个年龄层群组中,仅26%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熟悉市场上的退休投资计划,凸显港人在退休部署方面仍面临挑战。 针对此规划缺口,沈文婷介绍了在美国等成熟市场日益普及的“退休配置路径”方案,该方案涵盖退休前30年至退休后30年的长周期规划,将根据距离退休时间的远近,灵活调整股票及债券的配置比例。 平衡风险与收益有助灵活退休 她建议,投资者在年轻时可高比例配置股票等高风险资产,利用长期限实现复利增长; 随退休临近,则应逐步降低股票比例,增加固定收益资产,以匹配风险承受能力的变化,并认为这种具弹性的框架有助于投资者应对市场不确定性及寻求长期增长,并规避情绪干扰,平衡风险与收益,或能为探索灵活退休模式的港人提供解决方案。 仅半数人订立退休储蓄目标 调查另显示,高收入群体对灵活退休的意向最为强烈,有七成倾向选择此方案,惟其中仅51%的受访者已订立退休储蓄目标,是各收入组别中最低。 普徕仕大中华区分销业务高级董事陈伟文指出,香港长期以来的传统退休模式正受挑战,但面对市场波动,大众普遍缺乏足够的投资知识来支持灵活退休的理想。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 (责任编辑:admin) |